標籤:第三世多杰羌佛

2023年2月28日 星期二

為了錢,你已付出什麼?

說起“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俗語,很多人會把這句話理解為:覺得有了錢就可以做到一切,只要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鬼怪都能駕馭擺平。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十分扭曲的價值觀!


先不說鬼怪是六道中的一類眾生,生活空間與人迥然不同,人類見都見不到,何談驅使?


就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金錢就買不到。


金錢能買到一張舒適的床,卻買不到好的睡眠。


金錢能買到一處房子,卻買不到一個溫馨的家庭。


金錢能買到飯菜,卻買不到好的胃口。


金錢能買到一份文憑,卻買不到淵博的知識。


金錢能讓生活好些,卻無法買到光陰和生命。


還記得那個年畫寶寶嗎?在龍年央視春晚走紅,成為家喻戶曉的小童星哥哥鄧鳴賀、妹妹鄧鳴璐。


正是長身體的年齡,本該是玩鬧的年紀,鄧鳴賀從小只能聽大人安排。他的父母看他小小年紀就能賺錢,於是天天帶著他演出,由於超負荷的工作,身體免疫力下降,他不幸得了白血病,不得不停戲治療。然而待稍康復,父母又迫不及待地搖起了他這棵搖錢樹,因白血病復發,搶救無效逝世,年僅8歲 。


此時的父母傷心遺憾的同時,卻又馬不停蹄搖起了他妹妹鄧鳴璐這棵搖錢樹!悲劇再次上演,金錢至上何其誤人啊!


可見,“有錢能使鬼推磨”真是一句鬼扯的話,信者倒楣。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學佛》寶書中告誡人們,在沒有解脫的時間,一切的利益都是黑業,都是一把開山斧,把痛苦孤獨的大山劈開,讓人走進去受苦。


佛陀教言寓意深刻,信者添福。


人生非常短暫,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世人每天都在向火葬場邁進,而且快到點了。一命歸西時,縱然富可敵國、家產豐登,子耀官貴,聲望高達又如何呢?那萬貫家財能帶走一分一厘嗎?那時候,只有淒伶孤獨,獨自一魂飄蕩在陰間,沒有旅店,沒有餐食,一無所有,好可憐,好可憐啊!


該何去何從?聰明的你請慎重抉擇吧!


撰稿:葵心

編輯:西邊的彩虹

轉載自:修行生活記

https://mp.weixin.qq.com/s/DitFKtGp8-94nwHxFx9xzQ



 #第三世多杰羌佛

#如法修行

#快樂學佛

#老實修行

2023年2月26日 星期日

電影《一出好戲》起底人性,佛陀所說“凡情20法”貫穿全片


這天,我帶著女兒一起觀看了黃渤第一次執導並主演的喜劇電影《一出好戲》,雖然是喜劇題材,我卻怎麼也笑不出來了,反倒有些沉甸甸的感覺,甚至為影片中深刻的人性揭露而汗毛倒豎!更為眾生執著於“貪嗔癡”三毒不能自拔而難過。

 


影片以一塊隕石撞擊地球的虛幻故事為背景,描寫了一群因參加公司出海團建而遭遇此天災落難海中荒島的人,在逼仄困窘的自然生存環境下,為生存而展現的人性。

 

劇中有養尊處優的張總和餘總,謊言欺騙毫無羞恥感的“磚家”,阿諛奉承的辦公室主任,剛愎自用的導遊小王,心無主見隨波逐流的公司職員,生活在底層沒有尊嚴的小興 ,潦倒卻心存良知的男主角馬進以及純潔善良的姍姍,一大波人在荒島求生的144天裡上演了一出人性大起底的好戲。

 

這些人物代表了不同階層的社會人物,從他們的身上折射著人性中的醜惡和善良。而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會加劇這人性的險惡和撕裂著人性的善良。

 

第一次揭底人性,是在小王憑藉獨特的野外生存能力而當選頭頭後,為了生存,大家選擇背叛張總而追隨雖然粗暴但能讓他們填飽肚子的小王。

 

至此本也無可厚非,只是辦公室主任、保安等特型人物上演了一出阿諛拍馬、恃強淩弱、背棄原主的“好戲”,對小王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對馬進和小興極盡欺淩之能事,對張總翻臉無義、極盡羞辱之能事,讓人們感受到了人性的淒冷。

 

劇中,辦公室主任從開始對小王的頤指氣使變成點頭哈腰,為在新主子面前充分表忠心,他在張總沒有完成尋找食品的定量任務後,不僅用語言羞辱張總,更是拳打腳踢惡語相加,甚至乖張地命令張總不許吃飯。一幕幕醜劇都充分揭露了人性中奴性的醜惡一面。

 

往日屈服在權力威嚴下產生的嗔恨怨惱,在權力不復存在的當下,就變成了瘋狂而無底線的報復,而在新權力的淫威下,又為私利和眼前的福樂而徹底丟掉自尊。

 

人性本善,可是當自私和貪愛綁架了人性的善良時,我們便會失去正知正見,沒有了正知正見,行為就會顛倒夢想。就會由我執中生出各種無明障礙,貪嗔癡慢疑,五蘊熾盛,由此牽出諸種凡情煩惱。當煩惱來襲,我們又不知道如何去對治,去斷絕,那麼就只能在輪回的泥沼裡來回打轉了。

 

正當人們在新的權力架構下,重新演繹著人性醜惡的排列組合,而此時馬進鹹魚翻身的橋段帶入了故事新的高潮,馬進用團結與同舟共濟的理念贏得大家的贊同和支持,並成功華麗轉身,搖身變成大家眼中的精神領袖。影片至此,終於在滿目的暴斂與欺詐、懦弱與奴性裡看到一絲絲人性正能量的光輝。然而,事情並未就此結束,當他和小興無意中發現了島外遠處行駛的輪船時卻選擇了隱瞞與沉默。

 

此時,第二次人性大起底上演,人對權力與物質的欲望和貪婪在這種非常環境下暴露得一覽無餘。執著于“名利”、害怕“興衰”的劇情再次上演,為名而逐利,為利而生貪。想保住既得的地位和利益,他們選擇了誹謗,把同樣看到輪船的小王說成是瘋子,從而隱瞞住真相;而對錢財的貪著,使小興選擇了謀害搶奪張總的財產,跨出了邁向罪惡的第一步。因為一個貪字,引發出了一系列錯誤的舉動,從而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貪愛是一個多麼可怕的魔鬼啊!它隨時挑起人們對世俗欲望的執著,並且因這份執著而在輪回路上不斷的糾纏打結。

 

然而,人性的醜惡如同天上烏雲,善良的人性則如同太陽,一定會迸發出光輝。而始終被馬進暗戀的姍姍作為整個影片中唯一的正面人物,從始至終身上都閃現著人性良善的光輝,也正是因為她的這種純善的力量最終喚醒了馬進內心的良知,讓他能夠勇敢面對自己的謊言,也撕毀了小興霸佔張總財產的美夢。這時,劇中最後一次人性大起底拉開了帷幕,“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中良善的光輝最終穿雲破霧,照破了所有人性中的醜陋與無奈,正義最終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縱觀整個影片,雖然對人性中醜陋一面的描寫有些誇張,但在歎息和厭惡的同時,也不免心虛,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或多或少都會有沾犯,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面對人性中的醜陋,我也在反思,作為修行人,不就是要把這些醜陋的一面改掉嗎?南無本初報身佛在《斷絕凡情二十法》中講到凡情二十法:名、利、興、衰、福、樂、增、損、嗔、怨、氣、恨、謀、謗、奪、害、病、苦、別、亡。

 

這二十種凡情在影片裡幾乎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影子,這二十種凡情也正是隔斷我們成聖的障礙。歸根結底還是自私自利、我執作祟,無我執則無此諸凡情障礙煩惱。

 

而人性中良善的一面卻是我們時時要保持的,要如佛陀在《極聖解脫大手印》中所教導的:“身口意實行一切的善業,大善,小善凡是善業我都要做,一切惡業,大惡,小惡我都不做,絕不沾邊,知道因果不昧,明信因果”。做到“時刻修持心行,發真實的菩提心”,時時以他喜為己喜,以他悲為己悲,要知道這種“同體大悲”的菩提之心才是化除我執的良方啊!

 


身為這個社會的一員,我們一旦遇到生活中的對境難免有時也會隨波逐流。想到此處,心猶有餘悸,法音聽過多遍,我照著去做了嗎?佛陀在法音中教導我們要:每日迴光返照,每條逐對,犯了就想到自己錯了,要斷絕了二十凡情,如果我執不斷絕,聖途無望!言猶在耳,實當警醒啊!

 

《斷絕凡情二十法》偈曰:

“斷絕凡情二十法,

方可入聖無礙境,

我執因地輪回根,

不染諸法妙有生,

恒常持行菩提事,

遊戲三昧任運行。”

 

文/陳宥名

轉載自:今日頭條 佛教新視野

http://www.toutiao.com/i6481142470615761421/


#第三世多杰羌佛

#如法修行

#快樂學佛

#老實修行

2023年2月19日 星期日

隨喜讚歎的功德到底有多大?讀了這個故事就知道了

 

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喜歡他人對自己的讚歎,但自己卻很少讚歎別人。面對他人做出了有益的事情,好像讚歎了他人自己就失去了什麼。殊不知,發自內心的隨喜讚歎他人,可獲得無量的福德。


據《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記載,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有位叫勝光王的國王迎請佛陀以及眾弟子和眷屬受供,當時有位行乞的貧女得知國王這一善行後,內心生起了無上的歡喜心。令人驚奇的是,後來貧女隨喜的功德比國王做供養的功德還大,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由於在做功德的時候,國王雜有傲慢心等煩惱,而當時貧女發出“隨喜讚歎”的時候,只有歡喜之心,沒有摻雜一絲煩惱。可見發自真心的隨喜讚歎,功德是多麼的殊勝!


有人想:“我讚歎他人,那不是長他人的威風,滅自己的士氣嗎?”,持這種錯誤觀點的人,平時一定不善於隨喜讚歎他人,要知道,他錯過了多少積累福德的機會啊!其實,隨喜讚歎是件雙贏的好事,既能給他人帶來愉悅,又給自己積累了福德。《普賢行願品》中普賢菩薩十大行願中的第五大願就是“隨喜功德”, 隨喜功德是我們獲得福慧增長的一個重要方法。《佛說四十二章經》中的“喜施獲福”章雲:“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


也許我們知道了隨喜讚歎的功德,但缺乏一顆隨喜讚歎的心。因為很多時候,我們被自身業力所障,眼裡只有他人的缺點和不足,卻往往忽略了他人的善行和付出。有時我們對自己家人辛勤的付出視而不見,代之而來的卻是指責和抱怨,缺乏感恩之心;對身邊同事朋友的幫助,看得理所當然,連一句謝謝都沒有。



有段時間,有個熱心的朋友經常開車拉我們幾個同事上下班,當我們幾個都讚歎這位朋友的善良時,坐車次數最多的那個同事卻一臉不屑,她說這有什麼了不起的,她只是順路拉了我們。其實我們身邊這樣不肯讚歎他人的人不在少數。我有個行善群,義工們每天忙到大半夜,可是群裡就有人發牢騷,說這麼晚了還發什麼資訊。他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看不到他人的付出,如果他能理解義工們的辛苦和無私付出,他就應該隨喜讚歎而不會產生煩惱情緒了。



很多時候我們不願隨喜讚歎他人,是因為我們自私狹隘的嫉妒心在作怪。有人見不得他人比自己好,看他人有福報,心裡就不愉快。這種陰暗的心理只會給自己帶來煩惱,而且人際關係也不會順利。而隨喜讚歎卻能幫我們去除嫉妒,增益功德,讓自己的心胸寬廣,處處結下善緣。




隨喜讚歎簡單易行而功德無量,我們何樂而不為呢?我們應當隨時隨地讚歎他人的功德,無存嗔恨,無存嫉妒。當看到或聽到有人做善行的時候,我們要從內心讚歎,或發心隨他一起去做,或助他人一臂之力,或自己暫時做不到,但內心真心隨喜讚歎,也會有同樣甚至更大的功德。看到他人進步,我們應當讚歎並為他高興;看到大家和睦相處,我們應當由衷為之高興;看到他人健康快樂,我們應當心生喜悅;看到他人升遷或榮華富貴,我們應當為他祝賀:看到怨敵勝過自己或仕途如意時,同樣心生喜樂並隨喜讚歎。


隨喜讚歎,是對他人的肯定和鼓勵,是讓善行發揚光大的一種推動力量,是對治嫉妒和自私我執的方法,是快速積累福德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讓我們都發起真心,隨喜讚歎一切善心善言善行吧!


撰文:安然

編輯:去一塵

轉載自:幸福圓滿人生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7cqf2tpG9HlujV-6VQu5GA


#如法修行

#如法

#快樂學佛

#老實修行

2023年2月13日 星期一

整天被世間瑣事纏繞,實是醉夢未醒,等待我們的會是什麼?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逃不過生老病死苦,世上沒有長生不老藥,最終的歸宿都是死亡。大多數人雖然明白這個道理,卻很無奈,於是便會選擇逃避,不願去深思這人生的真相。



“既然活著,就過一天算一天吧,努力過好每一天,積極進取,想辦法多賺錢,追求更高的地位或者及時去行樂。至於死的事情,到時候再說吧,反正我日子還長,這麼早去想它幹啥,簡直是自尋煩惱,負能量,不吉利。”這是大多數人的心態和想法。但是我們在追求金錢,榮譽,地位,感情……的過程中,由於私欲我執,會產生諸多的煩惱和痛苦。仔細想想,這哪裡有什麼真正的快樂呢?即便是短暫的快樂,往往也轉瞬即逝,又被更多貪求和執著所糾纏。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到“死”,很多人都會隨隨便便地說:“死就死唄,反正也逃不過。該死的時候那就死,有啥了不起的。”輕描淡寫,貌似雲淡風輕、無比的灑脫,其實,那是因為我們暫時還沒有經歷過死亡和病痛的折磨,沒有經歷過死亡時四大分解的痛苦、中陰階段的淒慘,以及輪回六道的痛苦與無助。


很多人不懂這些因果道理,不相信六道輪回,認為死亡就是一瞬間的事情,不會痛苦,而死後歸於虛無,所以沒有那麼可怕,即便是相信有六道輪回,也沒有認真思考過輪回後的痛苦。


人死後要隨因果業力的牽引而轉輪回的,如果惡事做的多,就會墮落到三惡道,變成畜生、餓鬼、或者墮到地獄中,淒慘可憐無法想像;如果善事做的多,就會輪回到三善道中的天道、阿修羅道、或者人道,即使在三善道,也難免不會在輪回中繼續翻轉變換,最終還是可能會墮入到恐怖的惡道。這些道理都明明白白地寫在經藏中,是釋迦牟尼佛陀留在這個世界的無上珍寶。


人們選擇性的忽略無常的道理,醉迷於世俗紅塵,被世間法上的各種瑣事所糾纏,被貪嗔癡愛喜怒哀樂所牽絆。在醉夢中,渾渾噩噩,一天天變老,一步一步離死亡越來越近。事實上,我們誰都不知道無常何時會突然降臨,也許就在明天,下個月,明年……


那麼,有沒有無有痛苦無有輪回的地方呢?當然有,那就是佛國世界!那裡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沒有爾虞我詐,沒有任何殺戮和恐怖,沒有煩惱痛苦,只有仁愛、善潔和慈悲,沒有輪回,有著永恆的幸福快樂。如我們常聽說的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世界就是佛國世界。惟有學佛修行才能脫離輪回,到幸福的佛國世界。



值得慶倖的是,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應眾生的因緣福報,為我們帶來了眾多無上至高法寶,2000多片親說法音,眾多的經書,如《極聖解脫大手印》、《藉心經說真諦》等,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為末法時代的眾生說法宇宙的奧妙,離苦得樂的真諦。


我們一定要珍惜這暇滿人身,好好學佛修行,明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能真正的跳出無常,脫離六道輪回,到達幸福的彼岸!


撰文:聚沙成塔

編輯:雪馨、安然

轉載自:網易 福慧慈緣

https://www.toutiao.com/i6613758530077852173/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如法修行

#修行

#快樂學佛

2023年2月5日 星期日

當我們執著“我對你錯”時,煩惱猶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好朋友的女兒今年報考上海音樂學院,母女二人特意從廈門到上海找專業老師做考前輔導。為此母女在我家借住了4個月。


每天,女兒去上課,回來練琴試唱,做樂理練習。母親則買菜做飯洗衣,同時兼做聽音陪練。期間,母女二人經常因為女兒的作息時間,學習專注程度,頻繁上網購物,乃至考試當天著裝等問題,意見不一,爭執不停。三天一小鬧,五天一大吵。



——你是不是以後在我練琴的時候都要把我的手機收走?

——只要你認真專心練琴,我就不收你的手機。

——你為什麼就不相信我在認真練琴?


……


這天,我正在觀看由郭富城,鞏俐主演的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悟空打死白骨精變成的老婦人後,唐僧斥責悟空濫殺無辜,念了緊箍咒。悟空覺得冤枉,在山頭生悶氣;


——你是不是以後都用這個緊箍咒,管著俺老孫?

——只要你不要再濫殺無辜,小僧決不再念。

——你為什麼不相信她們是妖怪?。。。


瞬間,我感到,電影裡的這些對白不就是那對母女經常的對話嗎!!再仔細想想,電影的這段對白就是現實中很多親密關係的狀態反映啊!


電影中,唐僧認為悟空濫殺無辜應該調教。唐僧就像親密關係中的管理方。管理方總有各種手段強迫弱勢方就範:嘮叨、發火、哭鬧、不給零花錢、威脅離婚等等。悟空自然反抗管束。悟空如同親密關係中的被管理方。被管理方的反控制也是花樣繁多:據理力爭、埋怨、憤怒、冷戰、逃離等等。


那麼,唐僧師徒二人爭執的根源到底是什麼?是兩人截然相反的觀念嗎?我認為,截然相反的觀念僅僅是爭執發生的條件,並非根源。而彼此都對自己認知無比頑固的堅持才是爭執的根源。一直生活在自己眼光形成的世界裡,不能從中跳出來才是問題的真正所在。


細細去品味,我們所有親密關係中的問題不也是如此嗎?父子,母女,夫妻,男女朋友……彼此相愛,卻又愛的彼此痛苦!這場“我愛你,你要聽我的”的戰爭,誰也不服誰,誰也對付不了誰,一直循環往復,也就演繹著人世間的矛盾與煩惱。


又比如,孩子教育問題,在許多家庭中丈夫與妻子的意見和觀點是不同的,能一起商量彼此遷就的夫妻,家庭就能和睦,孩子也能健康的成長。反之,如果夫妻雙方都固執己見互不相讓,家庭“戰爭”則會頻繁爆發,對孩子也勢必產生不良的影響。


暫住在我家的這對母女,她們對美,對勤奮,對生活學習的定義和理解相差甚遠,她們之間的爭執往往就是彼此都非常頑固地想讓對方順從自己的觀點和意願時才發生。猶如電影中,唐僧跟悟空爭執過後說的:“哼,我們兩個人真的是很像,我們只會相信我們眼睛所看見的。就是因為這個,佛祖才把我們倆安排在一起,結伴同行吧。”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是調解者。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旁觀者也有自己的觀點,只是因為旁觀者能從自己的觀點中跳出來不陷入情緒和執著的泥潭。所以才可能“清”。


現實生活中,觀念截然相反的人由於因緣關係被捆綁在一段關係裡,比比皆是。當我們都極其固持己見時,就會出現彼此的“機關”互相觸碰,繼而產生煩惱痛苦。而這種矛盾與煩惱會不斷迸發、升級直到我們能放下對自己眼光心念的執著為止。


記憶中,我父母從年輕開始就一直爭吵不休,令我感歎造物主陰差陽錯把兩個三觀如此不同的人安排在一起,受苦受難。直到近些年父母老了,對許多事情看開了,不再那麼執意要求對方了,平和與幸福才終於在他們的晚年生活中姍姍到來。


而借住在我家的這對母女在不斷爭吵了4個月後,反而是最後半個多月裡顯得安寧。那是因為母親意識到自己總想管束女兒,讓女兒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的做法應該“鬆綁”一些。母親的這一點點改變,對女兒起到了正向的影響,使她少了敵意,多了理解,於是家裡出現了祥和的氣氛。女兒甚至開玩笑說:我媽現在變成“佛系”媽媽了。


從唐僧師徒的爭論到那對母女的爭執,從電影到真實生活,我想到,人與人的眼光雖然有相對高低,但實質上都是各自以往生命經歷總合所形成的一種濾鏡,這個濾鏡把同一束光,折射為不同的顏色。本質上都是自我業力的化現。所以,相對的高尚的觀點並不等於終極的真實。事實上, 相對高明,相對高尚,相對無私的觀念,一旦執著起來,往往會因“我的觀點更正確,更高尚、更無私”的這個潛在的固執,而更加變得自私、狹隘和無明。


比如:我們是否也經常會用一個修行者的標準,有意無意地去判斷、要求、期待我們周圍的人?我們是否覺得自己的觀點正確而經常在“修理他人”卻不是“修行自我”?我們在給別人提供的精神幫助裡面,是否內心多多少少有一種自我高尚感?


這裡並不是說不要幫助別人,關鍵是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我們的出發點是什麼?是我,我的認知,我對自己認知的執著嗎?是對某種結果的期盼嗎?


我想,有智慧的人應該是一個不執著於自己眼光與觀念的人,他會隨緣,會尊重時機,不強求一定要在某一次幫助到、度化到某人,也不會太在意一個結果。這猶如佛教中說的“應機而教”“無緣不渡”。


當然,放下對觀念的執著,並非拋棄正確的觀念。放下對“我對你錯,我要你按我說的做”的執著,也並不是泯滅世界相對合理的對錯。相反,因為放下“我對”的執著,所以我才能不斷看到你眼光中的合理和正確。只有放下“我對”,看到“你也對”,才能“哦,其實我們都對,也都不對。”的一種釋然和鬆綁的感覺…真正放下“我對”的執著的那刻,立即就會感受到一種輕鬆和開闊。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無數次開示我們;執著是輪回的種子!佛陀的法音《心動著境即是魔,隨緣分別則無定》我們應該反復不斷恭聞,並時刻提醒自己將法義落實到生活的每個當下,唯有真實的踐行才有真正的受用!這樣的生命感受,這種的體會滋味,只有自己去在心裡品嘗。


人生,本質是一場無明編排的妄想,是一種識心導演的錯覺。


當我們斤斤計較於得失的時候,卻不知真實的生命不增不減,我們從來未曾得到也未曾失去過!


當我們捆綁於快樂煩惱的時候,卻不知本自的心湖清淨平等,沒有情緒染濁!


當我們執著於是非曲直的時候,卻不知不二的自性圓如虛空,沒有對錯人我!


我們學佛,就是要歸認實相,勘破假我,不在幻相裡重疊錯覺,虛枉執著,輪回不止!


文/平凡

轉載自:吉祥地樂土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I1xWEw8HPYduwRXFFueDMQ


#第三世多杰羌佛

#如法修行

#修行

#快樂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