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第三世多杰羌佛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真實案例告訴你為何要惜福?

 01你的碗裡,藏著你一生的福報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瀾先生,出版的《碗淨福至》以幽默瀟灑的筆法,寫出美食風味,敘述風土人情。


更重要的是,透過浸潤了煙火氣息的文字,蔡瀾向讀者傳遞了一道樸素的生活理念:


對生命心懷敬畏,對食物心懷感恩,方能以淡定的心態,從容而優雅的走完這一生。


這也是書名“碗淨福至”的意義所在。


大道至簡,知行合一。最深沉的哲理往往蘊含於生活中的點滴,就如同在日常一餐一飯的不經意間,就隱藏著人一生的福報。


02對食物缺乏敬畏的人,終會受罰


《朱子家訓》有云: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不僅是提倡節儉,更深層的意義在於讓世人學會感恩。


明朝有個叫張義方的富商,他家有萬頃莊田,每天過著靡衣玉食的生活,


他雇了上百個佃農,為自己種植莊稼,佃農年年要給他繳納租糧。


日子久了,他收的糧食便堆積如山,一時吃不完,就在穀倉裡放著。


有人勸他,這麼多糧食不如分給窮人,不然就浪費了,這麼做也算給自己積福。


可他不聽,時間一久,存糧也就發黴了。


張義方倒也不急,他翻了翻穀倉,把發黴的糧食倒掉,把餘下的能吃的都喂了牲口。


有人說他是造孽,他也毫不在意,殊不知“倒掉的是良心,流走的是福報。”


六年之後,黃河決堤,張義方的良田和家財都毀於一旦,盡數被毀。


因為他的為人,也沒有一個向他施以援手,導致一家人在災荒中活活餓死。


這個世界的殘酷,在於你曾經做過的惡,終將會在若干年後,以同樣的方式加倍的償還於你,而那一刻總會令你猝不及防。



03你對食物的態度,乃他人對你的態度


曾國藩是晚清時期的風雲人物,他善於從細節中洞察人性,在其著述《曾國藩家書》中記錄了這樣一件小事。


曾國藩在安慶鎮壓太平軍時,一位遠親前來投奔。這位親戚出身貧寒,衣著樸素,言談誠懇,見到曾國藩時更是當面表示,願意追隨曾帥左右,不求富貴只圖溫飽。


幾天後,曾國藩在營帳中為他準備了一桌宴席,席間兩人侃侃而談,從天下大勢到征討策略,這人的言辭句句犀利精准,曾國藩對他的表現很滿意。


不料他席間的一個舉動,引得曾國藩心中不悅,吃罷飯後,曾國藩叫人送了他一筆盤纏,將其打發了。


身邊人大為不解,這個秘密直到後來曾國藩寫給他弟弟的信中才被破解:“某家赤貧,且初作客,去秕而食,寧其素耶!吾恐其見異思遷,故遣之。”


原來這人雖然自稱家貧,在吃飯時卻無意間流露了一處細節:


只因軍糧粗劣,他一邊與曾國藩交談,一邊將米飯中的秕糠挑出,曾國藩由此斷定此人心口不一,難當大任。


生命是由無數個細節的集合,在高手面前,你言行舉止的細節決定著你的成敗,而那些藏匿於細節背後的蠅營狗苟,終將在他們的慧眼下無所遁形。


禪者說:惜福不只是碗裡的事情,人真的有一點愛心,其實就是培福。


吃葡萄時,可以把葡萄皮留給螞蟻;吃蘋果時,可把蘋果皮扔到草叢裡喂小動物。


吃完飯用水涮一下碗底的食物殘渣,倒在植物的根部,植物也會歡喜。


我們用水洗澡、洗臉、洗衣服,要儘量地節約。我們今天的水多浪費一點,子孫就會少一點水。未來世界上最缺乏的,不是黃金、能源,而是淡水。


我們吃一頓飯,有些人就浪費很多紙巾,我們少用一點紙巾,是對樹木的慈悲,也是對這個世界的愛。


愛是跟萬物連接的最好方式,讓我們從當下開始,把對世界的愛做出來吧!


轉載自:吉祥地樂土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xfdAA5fi66gzdtArkuRuJQ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