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第三世多杰羌佛

2024年8月25日 星期日

誰見了金銀財寶不動心?世間還有比這更貴重的財富嗎?

說到財富,很多人都會想到金錢、地位、車子、房子、金銀珠寶……真的是這樣嗎?能給人帶來真正幸福的財富又是什麼呢?讓我們來看一個有關財富的故事吧!


從前,有一個婆羅門國家名叫多味象,這個國家的國王信奉外道。一天,國王發了善心要行大佈施,於是就把很多珍寶堆積如山,只要有需要的人來,就隨他們自取一把而去。經過數日,寶山的珠寶未見減少。佛陀知道度化多味象王的因緣成熟了,於是化作一位修行人來到多味象國。




國王對修行人說:“你需要什麼儘管拿去,不要覺得為難。”


修行人回答:“我從遠方而來,想要乞討一些珍寶回去蓋我的房舍。”


國王說:“好吧,你自己取一把回去吧!”


修行人取了一把珍寶,走了七步又回頭把珍寶放回原位。


國王奇怪地問他:“難道你不要珍寶了嗎?”


修行人回答:“這些珍寶只夠建房舍用,如果我要再娶媳婦的話,恐怕就不夠,我想還是不用拿了。”


國王說:“那你就再取三把回去吧!”


修行人再次取了珍寶之後,走了七步,又回頭把珍寶放回了原位。


國王不解地問:“你怎麼又放回來了?”


修行人回答:“這些雖然夠娶媳婦,可是沒有奴婢、沒有牛馬和田地,日子怎麼過呢?我看還是算了吧!”


國王說:“那你就再取七把吧!”修行人取七把珍寶之後,走了七步,又再一次把珍寶放回去。


國王忍不住又問他原因,修行人感慨地說:“大王啊!如果家中男女嫁娶時,這些珠寶一定不夠用的,乾脆我就不要算了。”


國王說:“那麼這座寶山就全部送給你好了。”


修行人接受了之後,過了不久又捨棄,最終又送還給國王。國王心中不禁生起了極大的疑惑,就問修行人:“我已經送你無量的珍寶,你的生活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了,你為什麼又把它歸還給我呢?”




修行人回答:“大王!人活在世間沒有幾年,人生無常,旦夕難保。就算再多的珍寶也無法滿足貪欲,只有徒增煩惱痛苦罷了,不如放下貪念追求佛道,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


國王聽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對修行人生起了恭敬心。於是修行人踴身於空中,放出佛光,並以偈語說道:


雖得積珍寶,崇高至於天,

如是滿世間,不如見道跡。

不善像如善,愛而似無愛,

以苦為樂像,狂夫之所厭。


國王見到佛光,又聽聞這首偈語,頓然領悟,從此信奉佛教。後來又帶領群臣受持五戒,並且都證得了須陀洹果。


故事中佛陀化顯的修行人三番五次去拿珠寶,最後都退回給了國王。修行人這種煞費苦心,恰恰是為了引導國王,讓國王明白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財富的一種善巧方便吧。




金錢地位等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嗎?當代住世佛陀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極聖解脫大手印》給出了我們答案:“雖然我的身體康健,或家產豐登,萬貫資財,福祿壽喜,妻賢夫榮,子耀官貴,聲望高達,但死時我唯一帶走的只有淒伶孤獨,獨自一魂,飄蕩陰間,在人間的一切都帶不走,一無所有,這是鐵定的事實……”


世俗上的這些所謂財富也許能給人帶來短暫的幸福,然而榮華富貴只不過是過眼雲煙 ,如夢幻泡影,總有一天都會無常的,一切都不值得執著。對於不懂因果和無常的道理、不懂惜福的人來說,這些所謂的財富,也許在給擁有者帶來幸福的同時,還會造下諸多惡業,從而帶來無盡的煩惱、痛苦,最終墮入輪回之中。


因此,只有放下對世俗名利的貪念和追逐,求學佛法,才能福慧圓滿,直至解脫成就。這才是真正的永恆的財富!


撰稿:墨荷

編輯:語默

轉載自:網易 福慧慈緣

https://3g.163.com/dy/article/GV80BIND05526BTH.html?clickfrom=subscribe

2024年8月20日 星期二

中國史上有名的佛、道鬥法

佛法傳之中國,由於因緣殊勝,朝中上自王公大臣,下至庶人百姓,許多信奉了佛教,尤其漢明帝崇佛輕道,如此一來,就引起了原本盛行的道教抗拒。永平十四年正月一日,五嶽諸山的道士們以褚善信、費叔才等為首,上表要求與梵僧一比高下,以道經和佛經一較真偽、高下。漢明帝批准了道士的請求。由此展開了一場中國史上有名的佛、道鬥法。




比試開始的時候,道士們說:“先比辯才吧。你們這些和尚不是以善說義法而自詡的嗎?那就先比論說好了!只要你們說一個道理,我們就能接著說二個道理。你們若能舉一,我們必定反三。有什麼高深大論儘管道來!”


迦葉摩騰聽了,就慢慢地把一隻腳提起來,舉向空中,微笑說:“阿彌陀佛,我已經舉一了,請你們反三!”


那些道士面面相覷,被難住了,好半天都想不出破解的方法。


道士們說“我們來比理論。你們佛教自稱‘內學’,稱我們是‘外道’,可是古往今來講內外的,總是內不比外大,所以,你們的內學小,比不上我們的外道大!”


迦葉摩騰合十作禮,慢慢地說:“天子居內宮,百姓居外城;內宮雖小,天子卻大。心在體內,身在體外,心的活動無量無邊,身體的運作卻很有限,這又是外不如內。仔細想想,佛教的內學比外道大太多了吧!”


道士們強辯無效,為了挽回頹勢,終於使出最厲害的本領來:“比法術吧!”


怎麼樣比較呢?就是把佛所說的經典和道教所說的經典,放在一起用火燒。誰的經典若燒了,誰就是假的;誰的經典若燒不了,就是真的。


               (洛陽白馬寺)


於是在洛陽白馬寺南邊,立東、西二座高臺,東壇置佛教經像、舍利,西壇置道經。


當時道教有一個道士叫褚善信,他是道教的首領,帶著五百個道士把道教的經典都放在一起,就祈禱太上老君說:“道德天尊哪!您一定要顯大靈感,令我們道教的經不要燒了,讓佛教的經燒掉。”


當時,道士很多有神通的。有的能騰雲駕霧,有的能隱身。可是這時候用火一燒,怎麼樣呢?佛教的經典都沒有燒著,都放光! 而道教的經典呢?都被火燒沒有了。能騰雲駕霧的也不能騰雲了,能飛天的也不能飛天了;能隱身的也不能隱身了。這時候,迦葉摩騰與竺法蘭尊者,為了增長大眾信心,踴身虛空,顯十八神變。褚善信這位道士首領見狀當場氣絕。他們的一些徒弟當場把頭髮剃去,有二、三百人做了佛教徒,更有一些王公大臣皈依佛門,許多男女信眾也要求剃度出家。


這次比試之後,佛教便在中國深深的扎下了根。隨後,一座座寺院隨之興建起來。




史籍記載,漢明帝永平七年西元64年派遣使者十二人前往西域訪求佛法。西元67年他們同兩位印度的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經書和佛像,開始翻譯了一部分佛經。同時在洛陽建造了中國第一個佛教寺院,就是今天還存在的白馬寺。這個寺據說也是以當時馱載經書佛像的白馬而得名。


轉載自:吉祥地樂土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IWLDP32kCzE-d9t7cIKaOw

2024年8月12日 星期一

從工作中反省自己

自正式踏入職場以來,至今已一年半。在這段期間內,我才深深體會到自己從皈依入佛門以來,口口聲聲說在學佛,原來都是假修行、真墮落。如今,我寫下些許心得,與諸佛弟子分享,希望能帶來警惕,願大家都能真心學佛,落實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教導,把一切學到的佛法依教奉行於生活中!




  有關我的工作內容,除了需要熟悉特別的法律規定,更要與建物的所有權人、關心案子的文史團體與民眾保持溝通管道,時不時也要接受人民代表的關心。初為職場新鮮人的我,如同誤闖叢林的小白兔,在各色各樣的案件中,見到了人類的貪瞋癡怒,並成為眾人情緒宣洩的對象。不管是家族產權間的紛爭,或是公民團體堅持己見的陳情抗爭,全都朝我洶湧襲來,三不五時還要應付滿口髒話的來電、陳情信件、網路社群軟體的情緒性留言,甚或是直接到辦公室對我質疑辱罵。




  起初面對這些情形,我很努力地保持禮貌,並且平心靜氣的溝通,以期待能順利完成應當履行的任務,或是達到主管的要求。但在相同情況一再發生後,逐漸地,我很害怕聽到電話聲,每天睡前也很擔心隔天打開電子信箱,又要收到什麼可怕的來信?又有怎樣的人會來辦公室找我?由於常常在不安的負面情緒中度過,備感壓力,因此頭髮在短短幾個月變白了不少,也對這份工作越來越沒有信心,越來越消極,每天只想趕快處理掉手上的案件,以便不用再應付民眾。


  有一次,我接到一個民眾劈頭就是三字經髒話的來電,掛上電話後,忍不住流下了眼淚。當下,心中除了感到委屈之外,也很憤怒,為什麼我要遭遇這樣的事情?但轉念一想,我到底應該如何面對才能不再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中呢?這時,耳際響起了佛陀師父在法音中說法的聲音:「忍辱第一道。」我反思自己:「我忍辱了嗎?」我一直覺得民眾的惡劣反應是針對我,但我曾真心站在民眾角度想過事情嗎?我是不是只求自己工作順利,因此才覺得民眾罵我只是想找我麻煩?



  原來我的瞋恨、不滿是來自於我的自私,如果我站在民眾的立場去想,角色互換,當我遇到這些事情,其實我也可能會有同樣的情緒反應;因為我是擔任聯絡人,故而民眾只能直接聯繫到我、對我反映他們的想法。民眾的這些情緒反應,並非針對我個人,而是因我工作業務內容所引起。我能做的,就是忍辱,心不隨境轉!然後,設身處地傾聽民眾不同情緒背後所真正要反映的內心想法,並據此去尋求折中調和的解決方案。


  雖然,我在職場上仍是不斷面臨相同的情境,偶爾也還是有沮喪的時候,但所謂身在公門好修行,現在我總是先告訴自己:「忍辱第一!」並反問:「如果是佛菩薩會怎麼做?」在短短幾秒鐘的覺照時間內,我的心不會隨境遷轉,進而能沉著面對民眾,清楚表達我工作的立場,讓民眾能以輕鬆理解的內容替代艱澀的法律文字,並簡要說明行政上的程序,分析給民眾聽,讓他能冷靜看待事情並欣然接受,甚至發自內心歡喜地感謝我的幫忙。我這才發現,原來工作並非只是追求有效率解決案件,還要讓事情得到圓滿,如此的結果則不僅民眾開心、主管放心,我自己也才會問心無愧。


  衷心感恩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感恩如來正法!


  感恩我在職場上因緣際會的每個人,讓我發現自己的修行不到位,讓我重新認知忍辱的重要性,必須實修忍辱,履行在自己的生活上!


佛弟子 妙宣

2021年8月17日

轉載自:佛教正法中心

http://www.tbdchq.org/menu.php?cat=detail&id=1631136204

2024年8月5日 星期一

蜜蜂之死的啟示

假期,我們一家子驅車前往零口原遊玩。


行車途中,道路兩邊是鬱鬱蔥蔥、壯闊綿延的麥田,景色十分怡人。清爽的涼風吹進車窗內,使人愜意極了。


到達目的地,同學老李早就在家門口迎接我們。


這是一座寬敞溫馨的農家小院。院子裡長著幾株海棠樹,紅彤彤的碩果讓枝條彎下了腰,這片火紅的熱情感染著我們。




我在院子裡轉悠了一圈,發現地面上擺放著不少蜂箱。成群的蜜蜂在蜂房裡進進出出,十分忙碌。


老李是位資深的養蜂專業戶,養蜂有五十多年了。我饒有興趣地詢問他養蜂的經驗。一番交談後,我不僅收穫許多有關蜜蜂和蜂王的知識,還對這些生靈萌生了敬意和憐惜之情。


眼下正值采蜜的旺季,成千上萬的工蜂每天不畏辛勞,起早貪黑,往返於蜜源地和蜂房間。它們來回多次,行程一百多公里,將採集的花蜜、花粉帶回,再經過數道程式加工,才能創造出諸多蜂產品。


蜜蜂的壽命通常只有四五個月,而在採蜜最繁忙的時候,執行任務的工蜂們僅有二十多天的壽命。可見它們勞動強度之大,有些是活活累死的。就在蜂房附近,我看到地上散落著不少蜜蜂的屍體,還有許多蜜蜂正撲棱著翅膀,現垂死掙扎狀……牠們以生命為代價為這個世界默默奉獻著。




這一切讓我深受震動。生活中何止是蜜蜂,我們今天能衣食無憂,出行方便,生活安寧,正是一切眾生各功所能,無私付出和努力勞動造就的結果。所有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親人啊,在此特表達致敬之情: “感恩有你們!”


除了感恩,我內心還充滿了悲憫。小蜜蜂辛勞又短暫的一生難道不是生命無常的縮影嗎?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如此?為了獲取世間福報,一生勞苦奔波、擔憂、煩惱,一當斷氣死了,什麼都沒有了。



恭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後,我明白萬法皆無常,也深知人生本質是苦,終究是夢幻泡影,來去匆匆。如何脫離這無常世界,獲證菩提呢?值得我們好好思量了。空洞的理論代表不了實際的證量。我們要恭聞正知正見的佛法,思考並深入修持,才能獲得了生脫死的契機。


高爾基說:“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


惟願我們都能珍惜時間,精進修學,努力耕耘過,就一定會有收穫。


撰文:超芳

編輯:菩提籽

轉載自:人生新視野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77051998781561


#如法修行

#修行

#老實修行